关键词:
厌氧发酵产酸
挥发性脂肪酸
液-液萃取
pH调控产酸
碳链延长
摘要:
近年来,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方法制备生产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VFAs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发酵液中,如何在发酵液中高效分离VFAs,仍是目前的主要技术难题。基于此,本论文采用液-液萃取法对模型溶液和发酵液的分离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传统有机溶剂中加入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研究和对比了各萃取体系对VFAs的萃取性能,详细考察并优化了萃取工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萃取前后有机相的变化。对不同温度下萃取过程进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热力学参数。为后续在发酵液中分离VFAs提供依据的基础上,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在不同初始pH下进行厌氧发酵产酸生产VFAs实验,在30℃下进行了碳链延长产己酸实验。对几种类型的发酵液萃取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萃取率和选择性。得到结论:当萃取时间超过120 min后,萃取率不再随时间而增长;在两种离子液体([P666,14][Cl]和[P666,14][Phos])中,[P666,14][Cl]体系对VFAs萃取率更高,且受pH影响较小;在三种稀释剂中(正辛醇、十二烷和矿物油)中,[P666,14][Cl]+十二烷体系萃取率最高,[P666,14][Cl]+矿物油体系对己酸的选择性好;pH越高,VFAs的萃取率越低;多级萃取时,[P666,14][Cl]+十二烷对VFAs承载能力最高,对乙酸、丁酸和己酸的总萃取量分别为11.5、14.5和30.0g/L;[P666,14][Cl]对VFAs的萃取为放热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在初始pH调控厌氧发酵产酸实验中,在pH为11时获得最高VFAs总量,为20.8 g/L;在pH=10时为乙酸型发酵,pH=7时为丁酸型发酵,pH=11时为混合型发酵;对于[P666,14][Cl]+十二烷体系,对乙酸和丁酸的最适萃取条件均在相比为2/1,离子液体添加量为10%取得,萃取率分别为44.3%和66.0%;相较于模型溶g/L时,发酵液中存在其他物质会降低萃取率;离子液体添加量4%时,萃取相对VFAs的选择性强,而离子液体添加量8%时,总萃取率更高。对于[P666,14][Cl]+矿物油体系,离子液体添加量和相比越高,对VFAs的萃取率越高;根据离子液体与VFAs的摩尔之比,筛选出了VFAs在不同浓度下的最佳萃取条件;乙醇和油脂对己酸分离影响较小,乙酸、丙酸、丁酸浓度越高,对己酸萃取影响越明显,Na Cl对己酸萃取抑制最显著;在多种VFAs混合模型溶液中,相比为1/1时有利于获得高纯度的己酸;对于碳链延长发酵液,添加量4%时选择性更高,己酸纯度高;以VFAs总量为目标时,使用8%组萃取剂,可以获得萃取VFAs总量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