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柴油机
甲醇
聚甲氧基二甲醚
化学反应机理
燃烧
排放
摘要:
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是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产生排放物的主要成分,并且两者在燃烧过程中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石油燃料紧缺和排放法规严格的国际环境下,寻求新型清洁替代燃料,协同控制NOx和Soot成为现今研究热点。煤基含氧燃料由于其自供氧特点可以改善缸内燃烧环境,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本文选取两种煤基燃料甲醇和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作为替代燃料,在详细研究燃料性质和结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甲醇和PODE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三维模拟软件耦合燃料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对于缸内燃烧和污染物形成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进一步探索含氧燃料燃烧过程中关键基团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然后改变喷油和进气条件,研究甲醇/PODE混合燃料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燃烧和排放规律,为甲醇和PODE作为替代燃料并应用于柴油机上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利用高速摄影对甲醇和PODE的互溶性进行接触角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易溶于PODE中。通过Constantinous-Gani基团贡献法对于不同聚合度的PODE临界参数进行了计算,基于不同的基团贡献法和对应状态原理,得到了在300~600 K温度区间的PODE的密度、黏度、汽化潜热、蒸气压、表面张力、比热容和热导率随温度变化规律,并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热重试验分析得出甲醇的掺混比例越高,混合燃料蒸发氧化活性越强。在一台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对于纯PODE(MP0)以及甲醇体积分数10%、20%和30%的混合燃料(MP10、MP20和MP30)进行25%和75%负荷下的台架性能试验。小负荷工况下,随甲醇比例增加,甲醇汽化潜热作用使得放热率降低,滞燃期增加,NOx排放降低但MP30燃料产生的NOx略高于MP20燃料;在大负荷工况下,与MP0燃料相比,MP30燃料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增加3.7%,滞燃期延长1.7°CA,燃烧持续期下降1.2°CA,NOx排放降低16.1%。不同负荷下随着甲醇比例增加碳烟排放均有所下降,HC和CO排放呈线性增长趋势,但大负荷下HC和CO生成量明显低于小负荷。通过CONVERGE软件进行了甲醇/PODE混合燃料缸内燃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甲醇比例越大,火焰传播速度加快,缸内平均温度下降,高温区域减少,缸内氧含量增多。根据甲醇/PODE简化化学反应机理可知,HO2和H2O2自由基生成量变化规律相同,即甲醇增多加大了低温阶段HO2和H2O2的生成速率和最终生成量。OH自由基先增加后减少,其生成始点推迟导致燃烧始点推迟,生成速率增大使得放热率峰值增高,高温能够促进OH自由基生成。因此燃用甲醇/PODE可以有效提高缸内氧化自由基的生成量。在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模拟软件改变喷油压力、喷油正时以及进气压力,探究边界条件协同控制甲醇/PODE混合燃料缸内燃烧、NOx和Soot生成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喷油时刻提前和喷油压力增大有助于缸内均质混合气的形成,使得缸压和温度峰值上升,燃烧始点提前,燃烧持续期减少,NOx排放增加,Soot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进气增压降低缸内平均温度,缩短滞燃期,使得燃烧室内高温区域减少,在进气压力由0.14MPa增加到0.20 MPa时,NOx生成量减少14.5%,缸内碳烟质量同时减少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