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卤代烃
共沸物
构效关系
萃取精馏
动态控制
摘要:
含卤代烃共沸物用途广泛,但由于卤代烃有一定的毒性,测量共沸特性较为困难,由此提出将分子微观结构与共沸特性联系起来从而建立预测含卤代烃二元共沸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PR)模型。此外,在化学工业中会产生许多含卤代烃的二元共沸物有机废液,这些废液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以三七中提取三七总甙时产生的氯仿/正己烷有机废液为例,讨论了不同的萃取精馏方案分离氯仿/正己烷共沸物,对比了不同萃取精馏策略的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并开发了动态控制结构方案。
在构建QSPR模型过程中,选用293种含卤代烃的二元共沸物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hyper chem8.0绘制和优化293种共沸物的分子结构,并应用Materials Studio 2019计算出431个分子描述符,并对计算出的分子描述符进行删减,筛选出相关度较高的分子描述符。其次,利用遗传函数逼近算法(GFA)筛选分子描述符,再对筛选出的分子描述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构建了5个共沸温度及组成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拟合能力挑选最佳模型,最佳共沸温度及组成模型分别由5个和8个描述符组成。最后,对最佳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外部验证、Y随机验证及应用域分析,验证参数:交叉系数(QLoo2)和外部验证系数(Qext2)分别为0.947/0.994、0.972/0.994,均在标准值范围内,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稳定性以及预测性。
针对典型含卤代烃共沸物氯仿/正己烷的分离,主要提出了 3种不同的萃取精馏策略,即常规萃取精馏、侧线萃取精馏和隔壁萃取精馏。使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设计稳态工艺流程,以年度总费用(TAC)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序贯迭代法对三个工艺流程进行优化。然后对比了 3个方案的TAC和CO2减排量,侧线萃取精馏与常规萃取精馏相比较而言,可节约TAC 18.9%,当燃料为煤、重油和天然气时,CO2的减排量分别为68.4kg/h、28.79kg/h和18.56kg/h;隔壁萃取精馏与常规萃取精馏相比较而言,可节约TAC 33.2%,当燃料为煤、重油和天然气时,CO2减排量分别为131.3256kg/h、55.2856kg/h、35.6256kg/h。结果表明,隔壁萃取精馏是比其他两种工艺更好的解决方案。
为了使流程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进一步开发了隔壁萃取精馏方案的动态控制结构。提出了 3种控制结构:带有组成控制的萃取精馏隔壁塔控制方案、带有VR/QR的控制结构改进方案、带有温度组成串级控制方案,介入进料流率和进料组成的干扰后,动态效应表明,采用温度组分串级控制结构可以在较短的响应时间内恢复新的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