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溶性二甘酰胺
Am3
Eu3
液-液萃取
萃淋树脂
摘要:
三价锕系(An3+)与镧系(Ln3+)的分离是乏燃料“分离-嬗变”策略的先决条件,对于实现先进核燃料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二者的化学性质极其相近,它们之间的分离至今未得到满意解决。为实现An3+/Ln3+分离,除研发高效的脂溶性萃取剂外,研发用作掩蔽剂、洗涤剂或反萃剂的高选择性水溶性配体亦是一种有效途径。
依据软硬酸碱理论可知An3+和Ln3+都属硬酸,但前者的5f轨道较后者的4f轨道有更大的共价成键能力,致使An3+比Ln3+略偏软,更易与含N、S等软配位原子的配体结合。技术上可利用这一差别,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目前,研究最多的镧锕分离萃取剂是基于三嗪氮杂环衍生的配体如双三嗪吡啶(BTPs)、双三嗪联吡啶(BTBPs)、双三嗪邻菲罗啉(BTPhens)等。尽管这些配体在镧锕分离方面展示了良好的效果,但因存在诸如萃取动力学缓慢、脂溶性较差、不易反萃、化学与辐照稳定性还不够高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含氮杂环的氮川三乙酰正辛胺(NTAamide(n-Oct))含N配体,对An3+表现出一定的萃取选择性,同时还具有萃取动力学快、化学与辐照稳定性优异、可用烷烃如煤油作稀释剂、易于反萃等优点,在镧锕分离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较之上述三嗪氮杂环类配体,NTAamide(n-Oct)萃取分离镧锕的选择性不够高,Am3+对Eu3+的分离因子SFAm/Eu仅10左右。在水相引入水溶性脂肪族双二甘酰胺(BisDGA)络合剂TEE-BisDGA,借助“推-拉”效应,可增强Ln3+/An3+分离的选择性,但增强作用不明显,SFAm/Eu值仅提升至26。因此,基于BisDGA络合剂,进一步研发选择性更高的水溶性配体,对于NTAamide(n-Oct)萃取剂的在Ln3+/An3+分离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课题组研究发现,在溶剂萃取Am3+和Eu3+时,芳香族双二甘酰胺TOX-BisDGA对Eu3+与Am3+的选择性,明显比脂肪族双二甘酰胺TOE-BisDGA的高,前者Eu3+对Am3+的分离因子SFEu/Am值约为后者的2-3倍。有理由据此推断,若将TOX-BisDGA转变成相应的水溶性络合剂,应用于NTAamide(n-Oct)萃取分离镧锕,其效果势必会优于由TOE-BisDGA衍生的水溶性脂肪族双二甘酰胺TEE-BisDGA。基于以上思路,本文设计合成了 2个新型水溶性芳香族双二甘酰胺SO3-TEX(p)-BisDGA和SO3-TEX(m)-BisDGA,它们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并考察了其作为络合剂对NTAamide(n-Oct)萃取分离Am3+与Eu3+的影响,(?)同时还与脂肪族双二甘酰胺TEE-BisDGA和单二甘酰胺TEDGA在相同条件下对萃取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此外,为进一步拓展NTAamide(n-Oct)与水溶性DGA构建的镧锕分离体系的应用范围,本文还以大孔树脂Amberlite XAD-7(简称XAD-7)作载体,制备了 NTAamide(n-Oct)@XAD-7萃淋树脂,并以水溶性DGA作淋洗剂,研究了所制备的萃淋树脂固相吸附分离Am3+与Ln3+的行为。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与结果如下:
1、NTAamide(n-Oct)/水溶性DGA体系萃取分离Am3+与Eu3+的研究
以正十二烷作稀释剂,考察了酸度、不同水溶性DGA及其浓度对NTAamide(n-Oct)萃取Am3+和Eu3+分配比D及分离因子SF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1-0.5 mol/L的HNO3浓度范围,DAm、DEu和SFAm/Eu值均随着水相酸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酸度下,络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强度顺序为:TEDGA>SO3-TEX(m)-BisDGA>SO3-TEX(p)-BisDGA>TEE-BisDGA。此外,随着水溶性DGA浓度从1.0 mmol/L增大至20 mmol/L,DAm和DEu值均呈下降趋势,SFAm/Eu值则先增大后几乎不变,其大小顺序为:SO3-TEX(m)-BisDGA>TEDGA>SO3-TEX(p)-BisDGA>TEE-BisDGA。摩尔比法表明Am3+和 Eu3+与 NTAamide(n-Oct)、BisDGA以及TEDGA分别以1:1、1:2、1:3配位。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4个络合物稳定常数,其大小顺序与萃取结论一致。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时间分辨荧光、红外光谱、电导率滴定、高分辨质谱等方法考察了 4个水溶性DGA与Eu3+的络合行为。荧光光谱滴定法获得的络合物稳定常数大小顺序与最小二乘法的结论一致。Eu3+与BisDGA的配合物内配位层有2个BisDGA、1个H2O、2个二齿配位的NO3;外配位层有1个游离的NO3。Eu3+与TEDGA的配合物内配位层仅有3个TE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