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设计
函数
责任担当
家国情怀
摘要:
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原则,即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课堂问题设计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重点探索如何发挥问题设计对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的学科育人价值,这一研究视角是数学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教育目标和内涵。
本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设计研究方案。接着依托“函数”单元教学,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总结了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课堂问题参与度与兴趣低,思维深度不足,价值观教育与责任感培养不足等。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探究式学习理论等,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包括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欠缺,问题设计未充分结合已有认知,与实际生活脱节,启发性不强、开放性和探索性有待强化等。
根据存在问题及成因,本研究提出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并佐以函数问题设计示例:(1)教师专业发展培训;(2)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的问题设计,涵盖从学生视角审视教材,充分考量认知差异等;(3)差异化的问题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涵盖问题背景关联学生兴趣和设计多层次的问题等;(4)联系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设计,以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相关性;(5)注重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设计,涵盖设计开放式问题、鼓励问题的多元回答、引导探索活动和提供反思和讨论的机会等;(6)重点突出问题设计融入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培育,涵盖国家重要议题相关、历史情境、项目式学习与团队合作、跨学科问题设计、全球视角、实际应用项目、社会责任和伦理教育等。
最后,以“函数”单元为载体,将策略运用于实践,并设计教学课例《函数的应用(一)》与《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以检验其可行性与实施效果。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优化策略改善了课堂问题的思维深度,显著提升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本研究通过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旨在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问题设计优化策略与教学课例,为一线教师设计更有效的课堂问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