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概念隐喻
映射
电影《爱乐之城》
摘要:
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研究一直在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不同的突破。第一次突破是从传统的隐喻理论向当代隐喻理论的转变,而第二次突破则是从概念隐喻向多模态隐喻的转变。以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学者们把隐喻研究带到了新的里程碑,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引导着目前隐喻研究的新方向。多模态隐喻理论通过跨语类的具体实例,为“人类的思维是隐喻性的”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证据。本研究将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电影《爱乐之城》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已有的硕士论文只是从多模态本身的概念中去延伸对案例的理解,没有案例相关的理论框架做支撑。Forceville&Urios-Aparisi和Mats Rohdin等学者对于多模态隐喻在电影中的总结虽然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但并不能全面的展示出电影《爱乐之城》中的多模态隐喻,本文力求在电影多模态隐喻分析的理论基础下,在电影多模态隐喻的新类型的开拓上做出一定突破。本课题拟定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爱乐之城》中存在哪些类型的多模态隐喻?2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如何呈现的?3《爱乐之城》中的多模态隐喻有哪些显著特征?本文回顾综述前人研究,并据此提出讨论议题,采用内省法与实证分析为主的多模态话语(语篇)的分析方法,对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统计多模态隐喻类别(如听觉图片隐喻、听觉言语图片隐喻、言语图片隐喻等),发现规律和特点,把多模态隐喻应用于具体的电影语言,对于产生的概念隐喻和意象隐喻形成解释性判断,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分析电影隐喻的框架。依次,发现的结论有:1通过对电影爱乐之城中50个多模态隐喻的分析来分类,我们发现除了Forceville和Mats发现的电影多模态隐喻外,还有6种分别是Metaphors in lines,Music continuity,Music-gesture mode metaphor,Color metaphor,Spoken-written-pictorial-mode and Verbal-music-pictorial mode,其中,以听觉-视觉多模态隐喻是《爱乐之城》电影中的主要的多模态隐喻表达方式,听觉模态包括声音模态,口头语言模态和音乐模态。而单模态隐喻主要存在于视觉模态中。2电影《爱乐之城》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通过颜色台词,言语音乐图像,舞蹈,转喻镜头,歌词,音乐图片,叠映,变形等方式呈现和被识别的。3在《爱乐之城》的多模态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出现的顺序是不定的,源域经常先于目标域呈现,并且电影中的大部分多模态隐喻为“抽象是具体”,而非“具体是具体”,这都和之前Forceville的观点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