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
数学
课堂提问
函数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之中师生进行双边交流的重要手段,并且教师的课堂提问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难点.因此本文以高中一线教师的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旨在寻找一线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相应特征,为数学一线教师以及作者本人提高课堂提问的效度,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借鉴.通过查阅相应的有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研究的相关文献,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以“课堂录像—文字实录—维度划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为研究的步骤,选取高中概念课《函数的概念》以及建模课《函数模型的应用》各四节,对不同老师的课堂录像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主要从教师的提问次数、提问类型、叫答策略、候答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类型以及教师的应答策略这六个维度进行相关的统计与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教师的提问次数,提问类型上,通过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的教师课堂提问次数差异较大.(2)提问次数较多教师,提问类型分布不均,其简单性提问的占比较高.反而提问次数相对较少的教师,提出简单性提问与复杂性提问的占比较为均衡,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3)教师普遍缺乏高层次,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提问.2.在学生回答问题类型上,通过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的提问次数与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水平呈负向相关性.(2)教师的提问水平与学生的回答水平之间一致性较强,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3)在课堂回答之中,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回答.3.在教师的叫答策略上,通过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进行复杂性提问时更容易挑生回答,且挑生回答时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高认知回答.(2)教师进行简单性提问时更容易让学生集体回答,且学生集体回答时得到低认知回答的占比较大.(3)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都会导致学生无答的情况产生.4.在教师候答时间上,通过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的提问次数与教师候答时间之间呈现负向相关性.(2)教师的候答时间影响着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教师候答时间与学生回答问题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性.5.在教师应答策略上,通过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的应答方式多以重复学生答案以及课堂追问为主,其中教师追问的占比高达50%以上.(2)在教师的应答行为中,赞赏和鼓励等反馈行为的占比占比较低.(3)在教师追问中,一般性追问,重复性追问以及递进行追问占比很高.反之,启发性追问,探究性追问以及开放性追问占比很低.并且教师普遍缺乏开放性追问.根据研究结论,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五点建议:1.教师课堂之中提问的次数安排要合理.2.教师要合理安排各种类型提问的占比,把握好提问的尺度.3.规避单一叫答方式,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4.合理把握候答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5.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优化课堂应答的类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