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粗粒度可重构计算系统
补码运算单元
映射
容错路由
时延评估
摘要:
近年来,网格型和路由型粗粒度可重构系统结构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加速平台,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且在配置计算、计算机控制、图形图像加速等领域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粗粒度可重构计算部件通过Verilog HDL语言进行了电路设计与仿真,综合后分析操作数为8位的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的运算时延、功耗等参数;针对网格型粗粒度可重构系统,提出一种概率调度的贪心映射算法;针对路由型粗粒度可重构系统,提出一种可容忍单个路由器故障的容错算法;通过对路由传输时延的建模,评估了三种结构在有无故障时的块内延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8位带符号的补码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进行了电路仿真与设计。通过分析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计算原理,得出了四种运算的执行时延分别为2个周期、3个周期、10个周期和11个周期。还对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在8位操作数的基础之上扩展到了16位、32位、64位,对其动态功耗、结温、查找表个数、输入/输出个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操作数位数的递增,动态功耗、查找表个数、输入/输出个数,以及结温都呈递增状态,加法器、减法器递增速率较慢,乘法器、除法器递增速率较快,在相同操作数位数时,乘法器、除法器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要大于加法器、减法器。(2)针对网格型粗粒度可重构系统结构的循环任务调度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概率计算贪心映射算法。节点映射开始前,该算法对无前驱的节点设置初始概率,节点映射成功后更新其后继节点概率并对当前节点概率置0,直到数据流图中所有节点的概率都为0,就重新配置处理单元阵列,当所有节点映射成功后即为映射算法结束。在调度和放置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处理单元阵列的大小,节点之间的前驱后继关系等。基于一组测试基准程序,实验结果表明,与簇划分算法相比,新算法执行总时延平均降低55.3%(PEA)、61.2%(PEA)和63.6%(PEA);与回溯算法相比,新算法执行总时延平均降低29.4%(PEA)、25.7%(PEA)和27.4%(PEA)。文中提出算法在网格型粗粒度可重构系统结构上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3)在单个路由器节点故障时采用故障绕行法常常会导致数据传输负载和网络时延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单节点故障预测无虚通道容错路由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内建自测试机制获取故障节点的坐标信息;然后根据源节点、目标节点和故障节点的相对位置分别采用不同的路由策略进行数据传输,并且数据传输具有无死锁的特性。基于8×8的2D Mesh网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可重构路由算法,新算法的饱和注入率提高了39.42%;相比较容错路由算法,新算法的饱和注入率提高了18.92%。在网络负载均衡、减少端到端传输距离和网络时延方面,单节点故障预测无虚通道算法具有可行性。(4)通过对路由传输时延的建模结合运算单元的计算时延,给出了块内总时延的评估方法,并对一种网格型结构和两种路由型结构在单链路故障需要容错策略和无故障正常传输两种情况下进行块内时延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网格型结构的容错性能较差,在正常传输是时延较小,路由型结构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但是在容错时消耗更多的路由时延。